欢迎光临中国东盟农资网!
中国东盟农资网
缅甸农业投资浅析
发布时间: 2021-12-01

缅甸位于亚洲中南半岛西北部,地处北纬9°58′至28°31′之间和东经92°20′至101°11′之间。北部和东北部与中国毗邻,东部和东南部与老挝和泰国相连,西南濒临印度洋的孟加拉湾和安达曼海,西部和西北部与孟加拉国和印度接壤,海岸线长2832公里。国土面积67.66万平方公里。缅甸位于东6.5区,GMT+06:30,比北京时间晚一个半小时,无夏令时。

一、缅甸投资环境的优势

从投资环境吸引力的角度,缅甸的竞争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国内政局相对稳定;二是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文化遗产;三是地理位置优越,毗邻中国、印度、东盟三大人口密集的新兴市场,是连通东亚和东南亚的重要通道,市场潜力大;四是劳动力资源丰富且成本相对较低;五是在欧盟和美国相继对其解除制裁后,缅甸作为最不发达国家,目前仍享有欧盟、美国等发达国家给予的普惠制(GSP)待遇;六是基础设施等传统产业以及电子商务、移动支付等新业态均有较大发展空间;七是近年来政府吸引外资的意愿和对外离开力度不断增强,缅甸新《投资法》《投资细则》和《公司法》等系列法律的颁布实施使外商投资环境逐步有所改善。

得天独厚的优越环境加上有利于投资的政策,相信在未来发展空间巨大。本期给您分享缅甸农业的发展状况,获取农业投资商机。

农业是缅甸国民经济基础,也是民盟政府优先发展的重要产业之一。农业产值约占国民经济的50%。缅甸可耕土地约1821万公顷,人均耕地面积达4.8亩。净种植面积为1133万公顷,可浇灌耕地面积占净种植总面积的18.5%,尚有600万多公顷的空地、闲地和荒地有待开发。

目前,缅甸乡村人口约占总人口的70%,其中大多以农业和畜牧业维生。缅甸的主要农作物包括水稻、小麦、玉米、豆类等常规作物,和橡胶、甘蔗、棉花、棕榈等工业用作物。农业部2015-16财年数据,缅甸可耕种面积中,大米种地面积占34%、其次是豆类占21%、油籽16%、蔬菜2%、玉米2%,包括糖、橡胶、棉花、麦与其他的农作物占25%。而近年来在出口创汇上,豆类已超过大米成为缅甸出口创汇的最主要农产品,2017/2018财年,缅甸农产品出口额为13.24亿美元,其中豆类出口额6.27亿美元,占到农产品出口额的一半以上,大米出口额紧随其次,约5.04亿美元。

除了这些上述农作物还有芝麻,产量居世界第一,近几年生产规模保持稳定。甘蔗年产较为稳定,保持在940万吨至1000万吨,橡胶年产约15万吨,90%出口中国。

在畜牧业方面,缅甸畜牧业起步晚,技术水平落后,外来畜禽品种引进力度不大,保存了地方畜禽品种资源,主要还有缅甸黑猪、斗鸡、缅甸本地鸡、羊、牛、龟、蛇等。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20%左右。其中,鸡肉、猪肉产量增长明显,牛肉产量保持快速增长,冷冻牛羊肉已向马来西亚和中东一些国家出口。

缅甸因为佛教国家,又是一个地道的农业国,农民对于牛的感情很深,牛的数量一直很高,多数国民不吃牛肉,所以是东南亚活牛存栏最多的国家。缅甸国内消费量最多的肉类是鸡肉,约占50%,其次为猪肉,约占30%,最后为牛肉,约占20%。在上个世纪末,缅甸禁止活牛出口。2017年10月,缅甸允许活牛出口后,活牛的出口量大幅攀升,而出口对象主要是中国。

相关数据显示,在2017-2018财年、2018财年过渡期和2018-2019财年,缅甸活牛分别出口了2.6万头、13万多头和29万多头,分别创收0.23亿美元、1.62亿美元和3.5亿美元。不到三年,累计创收5.3亿美元。

在林业方面,缅甸森林覆盖率约为48%,林地面积约3100万公顷。其中,62%用于开发,4%用于水土保持,7%用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缅甸可供采伐的柚木面积约610万公顷,柚木潜在年产量约20万吨,其他各种硬木潜在年产量约130万吨。2005—2010年,缅甸森林面积年均减少31万公顷。为保护耗损严重的森林资源,缅甸自2014年4月1日起全面停止原木出口,但允许木材制品、板材及家具出口,鼓励外资进入木材加工行业。

二、缅甸农业发展目标

缅甸政府强调农业的基础地位,提出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发展农业,带动国民经济其他各行各业的全面发展,尤其是带动与农业相关的农业机械制造业的发展。在保证维护生态环境和农民利益的前提下,缅甸允许外商投资农业,农民可自由经营农产品,私人可经营进出口贸易。

当前,缅甸农业发展三大目标是促进种子优质高产、推行农业培训教育和提升农业科研开发水平。为提高农业生产率和农民收入,缅甸还制定了发展农业的三大基本方针和五大战略措施。

三、未来可多领域开展合作

投资缅甸土地开发及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虽然缅甸政府鼓励垦殖空地、闲地、荒地,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缅甸仍有大量闲置耕地、林地和荒地,可耕种土地面积还有巨大发展空间,此外,农业水利灌溉设施也亟需开工建设。

开展大宗农产品贸易。以大米为例,缅甸大米年出口能力约为100万吨,通过改良品种、改善农业基础设施、适当增加农业生产资料投入等措施,大米产量和出口量还有较大提升空间。缅甸政府计划到2020年将大米年出口量提升至300万吨,成为东南亚地区重要的大米出口国。缅甸有潜力成为中国周边重要的大米进口来源地。企业可考察缅甸稻米市场,适时开展大米贸易。

开展农业全产业链合作。在缅甸条件成熟的领域和地区探索实施产业链整体开发,以扩大“替代种植”规模为突破口,可先在水稻等粮食作物以及天然橡胶、剑麻等战略性农产品领域推进,企业可通过“抱团出海”模式,在缅甸创办粮食种植农场和园区,建立农产品收购、加工、物流仓储基地,构建农产品物流通道,提高对农业资源的掌控能力和对市场的影响力。

开展农用肥料市场投资与合作。缅甸每年对肥料的总需求量达150 万吨,本国仅能生产部分氮肥,磷肥和钾肥完全依赖进口,供需存在大量缺口。企业可考察缅甸肥料市场,建立化肥销售渠道,开展化肥贸易或在当地设厂生产,满足当地农业发展对肥料的需求。

开展农机项目合作。缅甸农业机械化程度较低,以稻米为例,缅甸缺乏稻米干燥机械,收获的水稻在脱粒、干燥时损耗严重,损失的稻米量近稻米总产量的10%。特别是夏季稻在收割时正值雨季,损耗更大。此外,缅甸稻米深加工水平低,其稻米与泰国、越南相比,质量较差。企业可考察缅甸农机市场情况,生产缅甸所需的各类型收割机、抽水机、喷灌机、手扶拖拉机、旋耕起垄机及其他农机具,扩大对缅甸及东盟国家农机产品输出的品种和数量。

粮食作物良种繁育及种植技术推广合作。中国的杂交水稻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也是传统的大豆和玉米生产国,长期积累了一系列先进实用的种植技术和管理经验,一些中资企业在缅甸开展的小型杂交水稻试验示范取得了初步成效,合作前景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