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中国东盟农资网!
中国东盟农资网
农资行业的信用体系究竟已建设至何种程度?能否真正解决信用问题?
发布时间: 2021-11-15

       近几年,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已经步入快车道。一旦个人或企业被列入失信名单,将会直接影响到失信个人的任职、出境、住宿、贷款、出行等各个方面,失信企业的各项业务将难以正常开展。农资行业作为涉农的关键行业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环节,其信用体系建设不仅仅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农资及农业健康发展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近年来,农资信用体系建设搞得可谓是如火如荼。越来越多的行业协会和企业参与到农资信用体系建设中,相关评选活动也层出不穷,信用体系建设愈炒愈热,可透过这层层表象,农资行业的信用体系究竟已建设至何种程度?能否引发行业对农资信用体系的敬畏感?能否真正解决农资行业的信用问题?《中国农资》记者就有关问题进行深度解析。农资行业的信用体系究竟已建设至何种程度?能否真正解决信用问题?


现状一:起步早,发展慢

早在2004年,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为维护农资市场秩序,就重点将信用体系建设锁定农资经营企业实行信用分类监管。而后,中国农业生产资料流通协会在全行业发起了“2006中国农资诚信助农暨重点农资流通企业联合签署‘诚信宣言’”活动,打响了农资流通领域信用体系建设的第一枪。

时至今日,尽管已经过了十多年,但农资行业的信用体系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究其原因无非以下几点:

第一,大环境尚不成熟。2003年10月31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出台了《关于对企业实行信用分类监管的意见》,并于次年重点将信用体系建设锁定农资经营企业。当时我国的信用体系建设刚刚提上日程,整个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都处于起步阶段,各种相关的配套政策和制度都不够健全,难以为农资行业信用体系建设提供成熟的发展环境。

第二,行业发展程度不足。近几年,我国农资行业发展迅速,一部分优秀的农资企业迅速崛起,成长为大型集团型公司,也推动着我国农资行业不断完善成熟,在国际市场的话语权也越来越重。而当时,我国农资行业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整体行业产能呈现出“小”而“散”的局面,难以支撑农资行业信用体系建设的迅速铺开。

第三,企业的认知程度不够。时至今日,仍有不少企业对信用体系建设的认知程度不够,认为信用体系建设与否对其企业自身发展影响不大,也就不愿意参与到信用体系建设工作中。

现状二:红榜多,黑榜少

近几年,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发展迅速,各项配套政策措施相继出台。农资行业信用体系建设作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重要的一环,也迎来了发展的契机。

在农业农村部的各项要求及相关政策支持下,各行业协会发挥自身职能优势,联合第三方机构相继开展了农资领域的信用体系评价工作,各项活动也陆续展开落地。

但纵观近两年的相关活动可以发现,当前围绕信用体系建设而展开的各项活动所针对的对象都是通过了信用评价的企业,而那些不守信的企业却鲜有人问津。发布的榜单也均为红榜,黑榜却至今未曾发布。

当然,宣传行业正能量,树立行业诚信典型,从而引导企业树立诚信经营理念,加深企业对信用体系建设的认知及重视程度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宣传引导工作。但“红榜”和“黑榜”本就相辅相承,除去正面的引导宣传功能,信用体系对不守信企业的约束功能也应该有所体现。对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而言,十张“红榜”甚至不如一张“黑榜”来的力度大。毕竟,约束和淘汰不守信的企业,才是实现行业整体诚信经营的关键。

据有关数据表明,截至2018年9月,全国法院累计发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1211万例,共限制1463万人次购买机票,限制522万人次购买动车、高铁票。与之相反,信用等级高的个人或企业将会享受到各项福利和优先权。社会信用体系已经与个人的衣食住行、企业的生存与否产生了直接的联系,更能有效发挥其作用。

进展:多方聚力推动体系构建

必须承认,当前我国农资行业的信用体系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部分农资生产经营主体诚信意识依然淡薄,制售假劣农资、坑农害农现象在许多地方仍屡禁不止,严重冲击品牌农资市场和损害农民利益。尤其在行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加快推进农资行业信用体系建设迫在眉睫。

“为此,2014年农业农村部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司司长助理郭爱迪表示,除此之外,近年来农业农村部在推动农资信用体系建设方面还做了四项重点工作,包括加快信用信息同享,推动建立农资生产经营主体信用档案,与国家发改委等29个部门共同签署合作备忘录、对农资领域严重失信生产经营单位及其有关人员开展联合惩戒,连续多年部署农资打假专项整治行动。

深入推进农资行业信用体系建设,不仅是构建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内容,也是增强企业依法经营意识和提升品牌形象的内在动力,更是实现农资行业转型升级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而信用体系建设是个长期性、系统性的工程,不仅仅需要政府推动,更需要行业协会、第三方机构和企业的共同参与。

“近年来,协会就在积极推进农资行业信用体系建设,在加强法律法规和制度建设、建立信用信息归集和共享交换体系、推进信用信息公开和使用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农业生产资料与棉麻局副巡视员、中国农业生产资料流通协会秘书长符纯华表示,协会对参与企业开展信用评价,引导企业树立诚信经营理念,通过多渠道树立农资流通行业诚信典型,联合其它部门对诚信市场主体实施守信激励。

作为行业信用评价试点单位之一,中国氮肥工业协会也开展了多项工作。中国氮肥工业协会秘书长王立庆告诉记者,协会已编制了《氮肥行业信用体系建设行动方案》,规定了包括建立信用承诺制度、建立协会信息公开制度、建立协会年度报告制度等十项动作;协会还积极开展了多批行业信用评价工作。

“行业信用是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关键支撑,中国氮肥工业协会将配合政府建立好信息公开透明、奖惩合理分明、激励与约束机制并存的行业信用体系。尤其注重建设好诚信建设在市场准入、资质认定和信贷融资等领域的正面激励作用。企业作为行业信用的征信对象,要深入理解和把握行业信用建设对企业改善生产经营管理和提升竞争力的促进作用。”王立庆说。

未来:信用体系建设任重道远

在当前农资行业变革的大潮下,农资行业和农资企业都迫切需要一个良好的信用环境,才能够实现企业自身的转型发展,从而推动行业整体转型升级。但诚如符纯华所说,农资行业信用体系建设任重而道远。

一方面,各行业协会受国家发改委委托,都在积极构建各自领域的诚信体系,但都仅仅构建了一个雏形,还有很多工作尚未完善。待到每一个领域的信用体系都形成一套成熟的运行体系,每一个体系再进行沟通,达成合作和信用信息共享,才能够最终构建成为一个覆盖全农资行业的信用体系。

另一方面,当前农资行业的信用体系建设多以协会为主导,但协会并非执法机构,其约束力相对欠缺。且相较于诚信典型“红名单”而言,失信“黑名单”必须掌握确凿的失信证据,才能够发布,而这些证据收集、求证都具有相当大的难度。所以,未来还需要更多地力量参与到农资行业信用体系的建设中,才能真正构建出一个集宣传引导、信用监督、守信激励、失信惩戒等为一体的农资行业信用体系运行机制。但愿,未来的农资信用体系能成为一把利剑,真正教会农资行业敬畏市场!


来源:中国农资传媒

编辑:聂向冲



cacac2015@163.com

010-59337912,010-593379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