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3月23日,澜沧江—湄公河合作首次领导人会议在海南三亚举行,澜湄合作正式启动。七年来,在六国各部门、各地方的共同努力下,澜湄合作已发展成为最具活力和发展潜力的次区域合作机制,为区域发展持续注入“源头活水”。从经济发展到公共卫生,从农业合作到国际减贫,从水资源到数字经济,从绿色发展到教育合作,澜湄合作均取得不俗的成就。
澜湄次区域地理和气候条件优良,自然资源丰富,农业作为澜湄合作的五大优先领域之一,合作成效良好。经过七年发展,澜湄农业农资合作成果不断涌现,合作领域日益多元,合作基础愈发牢固,农业农资合作交流正“茁壮成长”、不断深化。
一、澜湄农业农资合作进展顺利、交流扩大
(一)澜湄农业农资技术合作成效显著
澜湄六国有着共同解决贫困与饥饿问题、保障粮食安全与营养、提升农业生产能力和促进乡村可持续发展的强烈愿望,合作需求旺盛。泰国、柬埔寨、缅甸、老挝、越南是传统农业国家,对提升当地农业发展水平的新品种、新技术、新设备需求迫切。中国近年来坚持多双边农业科技合作优先发展方略,开展水稻、豆类、薯类等粮食作物技术示范推广,推进与湄公河国家的农业技术交流与合作,促进产业提质增效。水稻方面,在柬埔寨、缅甸、老挝、越南实施水稻绿色增产技术试验示范推广,从中国引进水稻品种,筛选出适合当地的优良品种,在湄公河国家建立水稻的示范基地,推广育秧、栽培、水培管理和病虫害防护等技术。豆类方面,在湄公河国家开展大豆品种的生产技术集成联合试验示范,筛选出优质大豆新品种,开展产业化开发,同时也建立了首个澜湄区域特色豆类作物的种子资源库,筛选出优质的绿豆品种进行引种实验。薯类方面,向澜湄国家推广优良的甘薯品种和木薯淀粉加工技术和配套的装备。
此外,中国通过在湄公河国家建立“农作物优良品种试验站”“现代农业示范园”“病虫害综合防控试验示范基地”等方式,围绕水稻、橡胶、香蕉、薯类、果蔬等领域开展农资肥料、种子、农机等技术培训,推广科学施肥用药知识,有力促进了澜湄国家农资技术提升与合作交流。
(二)澜湄农业农资贸易与投资合作进一步发展
近年来,中国与湄公河沿线国家积极开展农业领域产业对接,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扩大贸易规模,拓展贸易范围,农业对外投资持续增长。农产品贸易方面,2022年,中国与湄公河国家贸易额达318亿美元,同比增长12.8%,较2017年增长100%。农资贸易方面,2022年,中国与湄公河国家肥料进出口贸易额达1.7亿美元,同比增长10.3%,较2017年增长39.18%。
湄公河五国也是中国农业对外投资合作的主要目标国。截止2020年底,中国在湄公河五国开展农业投资的存量达到45.48亿美元,占中国对外投资总额的15.1%,比上年增长12%。中国在湄公河国家投资建设的企业数量达到580多家,占中国境外投资总和数量的将近30%。投资环节包括从海外直接种植发展到加工、仓储、物流等产业链各环节,涉及粮食(水稻)、经济作物(橡胶)、棕榈、木薯、(甘蔗) 等多种农产品。
(三)澜湄农业农资合作项目实施顺利
2016年澜湄合作首次领导人会议上,中方提出设立澜湄合作专项基金,支持六国提出的中小型合作项目。2017-2021年,澜湄合作专项基金支持了六国农业项目100多个,占总项目的近四分之一,涉及水稻、橡胶、果蔬等种植,病虫害防治,畜牧养殖,渔业生态养护,农产品加工,贸易促进,农村发展与减贫,能力建设等多个领域,成果丰硕。
中国东盟农资商会作为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主管的服务中国与东盟农资农业交流合作的涉外社团,自2019年起,承接实施澜湄合作项目,组织邀请澜湄六国相关政府部门、商协会、合作社、企业等积极参加项目活动,相继举办了“2019澜湄农业农资现代实用技术与减贫经验交流培训班”“2019澜湄农业农资合作峰会暨经贸洽谈会”“2021澜湄农业农资产品、产能、经贸、技术对接交流会”“2022澜湄农业农资经贸合作峰会”等多项国际交流活动,并开发搭建了澜湄农业农资经贸技术综合信息平台,线上线下多方式助力国家间、行业间、企业间交流合作,有力促进了澜湄农业农资合作深化。
二、澜湄农业农资合作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一)机遇分析
1、澜湄国家高度重视农业发展,有利于澜湄农业农资合作交流。
中国历来高度重视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始终强调这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头等大事,坚决打牢农业丰产基础,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对新时代新征程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作出战略部署。同时,积极推动“一带一路”建设,不断深化同东盟国家的周边外交,把东盟放在优先位置,为澜湄农业农资合作提供了坚强保障。
湄公河国家高度重视农业发展,出台了许多战略和规划,为澜湄国家农业农资合作奠定了良好基础。如柬埔寨农林渔业部制定《农业战略发展规划(2019—2023)》,提高农业生产力增长水平和扩大农业出口;泰国坚持“农民稳定、农业富余、农业资源可持续发展”理念,制定20年农业发展规划(2017—2036)年,纳入国家20年发展战略;越南制定的《2021-2030年和远期展望至2050年的农业与农村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强调农业是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并提出到2030年农林水产品出口额年均增长5-6%等具体目标。
澜湄国家对农业发展的高度重视将推动澜湄农业农资合作交流持续迈上新台阶。
2、区域粮食安全问题助推澜湄农业农资合作深化。
后疫情时代,世界粮食发展与安全格局发生了新的变化,全球粮食危机水平升至五年来最高,粮食安全面临的不确定性、不可预见性和高度复杂性增加。澜湄各国都把农业作为基础产业,发展农业、解决粮食安全问题一直是重中之重。2022年7月澜湄合作第七次外长会发表《关于在澜沧江—湄公河合作框架下深化农业合作和保障粮食安全的联合声明》,明确要“加强粮食安全合作、促进经贸合作、开展农业科技合作和人才交流等”。澜湄国家对解决粮食安全问题的高度重视将推动澜湄农业农资合作提质升级,为区域粮食供应安全打牢坚实基础。
3、澜湄国家农业现代化的加速和RCEP的生效实施为深化澜湄农业农资合作带来重要契机。
近年来,澜湄各国致力于推动现代农业发展,加强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越南提出到2050年成为拥有现代、高效与环保型农产品加工业的世界领先的农业强国之一;柬埔寨内阁审议通过《国家农业发展政策(2022年至2030年)》草案,旨在推动农业领域现代化进展和提升国际竞争力;老挝政府为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提出要发挥国内资源优势,改进农业生产系统,进一步夯实农业基础设施,用科技促进农业现代化;泰国正在实施的4.0战略致力于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发展,强调管理和使用智慧农业技术,让农民富裕起来;缅甸也在通过“一带一路”建设与“中缅经济走廊”倡议,加快农业现代化发展。澜湄国家农业现代化的加速有利于推动澜湄流域内农业农资技术交流与合作。
此外,RCEP在投资方面明确了较高水平的开放承诺,采用负面清单推进投资自由化,提升了投资政策透明度和可预期性,同时采用区域累积的原产地规则,有利于扩大澜湄流域内农业农资贸易往来,提高贸易合作水平。
(二)挑战分析
农业作为澜湄沿线国家优先发展领域,未来农业开发的潜力和前景广阔。目前,受众多瓶颈因素的制约,湄公河国家农业资源开发利用不足、农业生产水平和生产效率偏低,亟需引进先进适用的农业技术、资金、人才,加强农资农机装备等产能合作,提高沿线国家粮食生产能力和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
一方面,湄公河国家基础设施薄弱,是影响深度推进澜湄农业合作的一大制约因素。目前, 缅甸港口基础设施落后, 铁路匮乏, 道路质量差, 航空运输量低下。老挝虽长期致力于变“陆锁国”为“陆联国”, 但其国内基础设施建设仍很落后, 高速公路和铁路不畅严重阻碍了本国经济发展。越南经济发展使货物运输和旅客运输需求日益增加, 但本国的交通基础设施仍然薄弱, 城市交通堵塞日趋严重。柬埔寨政府虽不断加强电力基础设施建设, 但由于能源缺乏,电力供应成本高、电价贵的问题仍亟待解决。相比其他国家, 泰国经济依靠农业、旅游业取得了较大进展, 但基础设施仍有较大提升空间。脆弱落后的基础设施妨碍了本地区农产品贸易的畅通性与便利化,客观上增添了中国开展境外农业合作的成本与风险。
另一方面,湄公河流域多数国家还处于经济发展的较低阶段,经济实力不强。尽管这一区域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大,但资金不足、技术和管理水平落后、人才缺乏是制约该地区经济发展的共同因素。从总体上看该区域的合作开发单靠区内的资金和技术力量是不够的,还要靠吸引区外各方面的资金和技术来搞开发。这将会加大该地区合作开发的难度和复杂性。
三、澜湄农业农资合作展望及相关建议
2022年7月,澜湄合作第七次外长会审议通过了《澜湄合作五年行动计划(2023—2027)》,澜湄合作开启下一个“金色五年”。新发展阶段,以农业为切入点,加强与湄公河国家的经贸合作,有利于中国构建双循环发展格局和周边命运共同体。澜湄农业农资合作面临难得的时代机遇,应从以下方面加强合作:
一是加强中国与湄公河国家的贸易和投资政策对接,提升贸易和投资政策的透明度,提高通关便利化。各个国家需要给予相关的贸易政策保障支持,进一步完善跨境交通、口岸和边境通道等基础设施,规范边境地区市场的开放,推进通关便利化,与此同时,支持口岸联检设施、查验货场等设施建设,提高监管水平。
二是加强中国与湄公河国家的农业技术交流。促进各国之间的农业技术交流与合作,推动本国农业高产、高质量发展是各国共同的需求。应围绕澜湄农业合作相关行动计划开展工作,积极扩大成员单位范围,联合澜湄区域更多的科研和教育机构,在种植业、畜牧业和渔业等领域开展广泛科技交流与合作。注重农业科技交流助推人力资源能力的提升,推动各国科技人员、相关管理人员、农户等的互访交流、培训与现场观摩,在交流中相互学习借鉴,提升农业科技水平。
三是支持和推动澜湄国家农业合作园区建设,打造澜湄农业投资合作平台,吸引产业链相关的国内外企业入园,形成产业集聚效应,共享资源、互利共赢,提升该区域农业生产的竞争合力和实力。
展望未来,相信在各国的共同努力下,澜湄合作这朵“蓝莓之花”将越发灿烂美丽、硕果累累,澜湄农业农资合作一定会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来源:中国东盟农资商会 张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