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中国东盟农资网!
中国东盟农资网
泰国的水稻发展状况及战略:水稻生产、科研、大米加工
发布时间: 2022-06-01来源: 土地资源网

泰国是世界著名的大米生产和出口国, 每年出口大米在500 万~800 万t, 居世界首位, 稻米稳定出口, 给国家经济的增长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本文就泰国水稻生产、科研、大米加工和未来发展战略进行综合的阐述。

一、水稻生产状况

泰国位于亚洲南部, 中南半岛中心, 地势北高南低,由西北向东南倾斜, 东北部与老挝毗邻, 东部与柬埔寨接壤, 西部和西北部与缅甸交界, 南部与马来西亚为邻。国土面积51.4 万km2, 人口6 100 万, 其中农村人口3 500万, 占总人口57%。耕地1 900 多万hm2, 多数为靠天田地, 有灌溉条件的仅占20%左右。稻米作为泰国人民稳定的主食, 全国大约有340 万个家庭( 约2 000 万人口) 种植水稻, 占农村人口的57%, 水稻种植面积达950 万hm2, 约占泰国土地总面积的18.5%, 占耕地总面积的50%, 平均每户种植稻谷为2.81hm2。

1. 水稻种植区划分

( 1) 北方稻区( 包括平原区、北部低地) 。人多地少,平均每户种植稻谷为2hm2, 稻田面积约220 万hm2, 占全国稻田的23%, 灌溉条件较好, 水稻单产为全国最高( 3 450kg/hm2) ;

( 2) 东北稻区( 呵叻高原) 。平均每户种植稻谷为2.6hm2, 稻田面积约480 万hm2, 占全国稻田的44%, 土地平整, 土壤瘠薄, 生产条件较差, 水稻单产为全国最低( 1 200kg/hm2) , 是香米主产区;

( 3) 中央稻区( 湄南河平原, 土地平整) 。人少地多,平均每户种植稻谷为3.2hm2, 稻田面积约200 万hm2, 占全国26%, 平均单产2 250kg/hm2 左右, 是深水稻的集中产区;

( 4) 南部稻区( 马来半岛, 山区) 。面积50 万hm2,平均每户种植稻谷为1.3hm2, 稻田面积占全国的7%左右,平均单产为1 875kg/hm2, 以经济作物为主。

2. 主要水稻生态类型低洼田雨养水稻( 水深小于0.5m) 占77%, 灌溉稻占15%, 浮稻和深水稻( 水深超过0.5m) 占5%, 旱稻占3%。

3. 泰国水稻生产分成雨季( 湿季) 和旱季2 个季节雨季从5 月到10 月; 旱季从11 月到次年4 月, 属于跨年度种植。其播种时间主要取决于灌溉条件。头季稻( 雨季) 中的低洼雨养稻田5~6 月播种, 有灌溉条件的稻田7~8 月播种。因而收获期很长, 有的地方品种迟到12 月才收割。二季稻( 旱季) 一般在12 月下旬播种, 次年3~4 月收割。雨季大约有50%的稻农种植传统的高秆水稻品种, 平均产量为1.9t/hm2; 旱季大部分灌溉稻采用高产的半矮秆改良品种, 平均产量为3.7t/hm2。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提供的统计资料, 2001—2005 年平均结果显示, 全国水稻总面积994 万hm2, 总产量2 610万t , 单产2.63t/hm2 , 与中国水稻生产比较分别相差1 853万hm2、总量低15 069 万t、单产低3.58t/hm2 ( 表1) 。

二、水稻科研发展及推广状况

泰国农业与合作部主管全国的水稻科研和推广任务,下设农业局和农业技术推广局等机构。农业局主要负责农业行政管理, 如政策制定、农药登记、项目确定与审批等事务。其中泰国水稻研究所是1983 年由原农业局稻米处部分人员组成, 隶属现农业局领导, 实际是一个管理机构, 直接和间接地管理着6 个地区稻作研究中心( 北方稻区1 个, 东北稻区1 个, 中部平原稻区3 个, 南方稻区1个) 和研究中心下面的18 个稻作试验站( 北方4 个, 东北5 个, 中部7 个, 南方2 个) 的工作。各研究中心分别承担所在地区的研究任务, 各个研究试验站分别负责若干个省( 泰国共有73 个省) 的稻作研究工作, 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水稻科研技术体系。农业技术推广局下属各地区有11 个农业推广处室, 主要工作是调查研究、制定计划、监察评价和技术指导、培训、服务等内容, 其中尤为重要的是植物保护服务处, 主要负责植保技术推广与普及, 包括国际职业经理人资质认证( IPM) 项目的实施、生物防治技术的推广等, 该处于1999 年设立农业生物防治和农民田间学校研究所, 2001 年更名为农业生物管理研究所, 并在全国每个地区都设有相应的农业生物管理中心。农业技术推广局的推广工作分国家级、地区级、省级和区级等4 级进行。国家和地区级工作会议一般每年召开一次, 省级一般每月召开一次。技术培训以区为单位, 技术推广以各农办联系的农户为重点, 通过重点农户的示范来扩大服务范围。其推广经费全额由政府拨款, 但其推广机构不能搞经营创收。

由于泰国地处热带, 在高温、高湿的气候条件下, 水稻病虫害发生比较严重, 同时由于在稻米生产中出口比例高, 因此无论是对农业科研部门还是推广部门, 主要关注稻米品质和抗病性品种的选育改良及通过栽培技术的改进来提高稻米的品质和病虫害防治能力。

1. 品种选育特点 泰国水稻主要是常规稻品种, 占98%以上, 杂交水稻不足2%。尽管如此, 由于杂交水稻产量水平高和种子的生产经济利益促使杂交水稻推广开始增长, 但是由于杂交稻品质相对较差, 影响推广的进度。20 世纪60 年代以前, 泰国的水稻育种主要是采用纯系选择法从地方农家品种中选优培育, 目标主要是提高稻米品质, 尤其是米粒长度。60 年代中期, 杂交育种和突变育种等方法应用到水稻育种上, 主要是选育适合灌溉稻区的非感光品种, 并应用国际水稻研究所( IRRI) 的品种材料来提高单产和抗病虫能力。自90 年代初开始研究杂交水稻, 但进展缓慢。90 年代末水稻生物学技术研究起步,科学家试图通过分子技术导入抗病性基因, 但由于考虑到安全性的问题, 目前还停留在产品试验和观察阶段。当前几个主要的推广品种是RD6 ( 1977 育成) 、KDML105( 1959 育成) 、SPR60 ( 1987 育成) 、RD23 ( 1981 育成) 、RD10 ( 1981 育成) 。尤其是KDML105 是1959 年从泰国地方农家品种中系选出来的, 籼型, 耐旱, 耐酸碱土壤,米粒细长、透明, 食味香, 在国际市场上十分畅销, 该品种已在生产上应用了40 多年, 仍然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其主要原因是该品种米质特优, 但由于长期种植, 品种退化严重, 抗病能力下降, 目前重点发展研究增强抗病机理。

2. 病虫害防治 泰国水稻主要病虫害有白叶枯病、纹枯病、稻瘟病、细菌性条斑病、螟虫、褐飞虱、稻纵卷叶螟和稻瘿蚊等。为降低水稻生产费用, 提高稻米品质, 近年来在稻米生产中非常重视控制化学物质, 特别是化学药物的使用。在经历东南亚危机之后提出的农业结构调整政策中, 将“综合利用有机肥和化肥, 减少化学肥料和化学药剂的使用”作为一条重要措施, 并提出要推广种植无公害、无污染农产品, 运用生物工艺学有效地增加产量, 包括取代和减少化学物质的利用。主要采用以下措施: ①利用生物补偿潜能: 减少水稻营养生长期的化学防治。由于生物对于病虫造成的创伤具备强大的再生和补偿能力, 如在水稻生育期的前40d 不进行任何方式的防治, 主要利用水稻自身的修复和补偿功能, 对受灾的组织、器官和植株进行修复。②利用转基因技术, 积极培育抗病品种, 如抗水稻白叶枯病的基因和稻瘟病的抗病基因等, 但抗性的持久力和安全性还需要深入评价。③利用农作物间、混栽技术控制水稻病虫害的传播。④控制氮肥施用量, 减少病虫害发生机会。

3. 栽培技术 以省工、低成本为目标。由于面积大、劳动力紧张, 特别受经济危机的影响, 农民耕作比较粗放, 基本上采用直播方式。在多雨低洼地区, 农民通常插秧种植; 但在中央平原灌溉区, 农民普遍使用经过催芽的稻种撒播; 深水稻采用干种子撒播; 旱稻常采用条播和点播。水稻生产过程中机械化水平比较低, 大约有20%的农户使用农机进行耕作和收获, 大部分农户用镰刀收获和通过人力或畜力脱粒。

水稻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2 方面: 一是品种退化严重, 由于泰国种植的水稻品种更新速度慢同时主要又是常规稻, 因此一般都是农民自己从收获的稻谷中留出种子作为下季种植种子, 另外鉴于种子市场小和利润低仅有很少的农业公司从事的种子生产和提纯, 大部分种子由农民自己提纯, 常年种植自然退化严重。二是病虫害防治, 由于泰国地处在高温、高湿的热带气候, 病虫害发生严重,但是同时又需要强调稻米的理化品质, 因此抗性品种的选育已经引起高度重视, 另外采取改进土地的灌溉系统来提高土壤质量。

三、泰国水稻出口贸易成功分析

目前泰国是世界最大的稻米出口国。2003 年, 泰国稻米出口约占全球出口总额的26.5%, 该年度泰国出口稻米中, 高质量稻米占45.7%, 中等质量的占12.2%, 低质量的占22.1%, 而速煮米占20.0%。稻米出口创汇成为泰国三大创汇来源之一, 泰国香米成为泰国标志性品牌。泰国大米的国际竞争力除了来源于优良的品种, 还包括良好的加工技术及基于严格的分级标准的质量体系。

采用科学的加工技术和先进的设备以及严格的质量控制, 是泰国大米保持国际市场竞争力的一项重要的措施。泰国绝大多数大中型大米加工厂都配备了先进的碾米机、抛光机、光谱筛选机等设备。加工过程始终围绕最大限度提高整精米率、降低碎米率等各项措施。大米加工质量控制主要有2 个环节:

一是稻米加工前的收割、清洁与储存。加工企业通常要求农户对稻谷的收割时间, 控制在稻谷成熟度为90%~95%时进行收割。稻谷送到米厂后, 米厂一般用谷物清洁机和除石机清洁稻谷中的杂草、泥土、石沙等杂物, 同时检测稻谷的含水量。水分≤14%直接入仓保存, >14%的则送入烘干机干燥降水后再入仓保存( 由此形成的成本费用由泰国政府通过对企业减税优惠, 大大减轻了农户的售谷成本) 。稻谷含水量对整精米率影响很大, 含水量太高太低都容易引起谷粒不同程度的断裂。泰国对稻谷的最佳含水量制定了一系列指标, 分门别类进行质量控制, 决不混杂在一起。

二是脱壳、碾白、分级和筛选。稻米加工过程始终是围绕着最大限度地提高整精米率、降低碎米率进行的。脱壳率一般控制在90%左右, 一次脱壳彻底, 断米、碎米会显著增加。碾白是对从砻谷机出来的糙米用碾白机进行加工碾白, 用白度仪进行质量监控。泰国按照市场需求采用多次碾白方式。泰国许多米厂多采用湿米加工技术进行抛光, 雾液使米粒表面湿润, 在机械力的作用下相互摩擦,最终使米粒表面变得光滑油亮, 颗粒晶莹透明, 十分诱人。有的米厂在大米包装前, 有5 套色选机进行光谱筛选, 筛选以后, 优质米的加工过程才能完成。然后是按照市场需求, 将各种等级的米分别装入印有商标的不同大小的塑料袋中入市销售。

严格的分级标准是泰国大米成功的又一重要措施。首先, 在大米标准制定上立足并服务于稻米生产和贸易的实际。如泰国在20 世纪50~60 年代时仅出口普通白米和糙米, 当时大米标准也只有白米标准和糙米标准。到90 年代, 糯米和蒸煮米贸易量较大, 标准中适时增加糯米和蒸煮米标准。到本世纪初, 茉莉香米成为贸易的主流, 大米标准修订成以茉莉香米为主的标准, 体现了服务生产贸易的宗旨。其次, 泰国的大米标准起点高、指标多、分类细。特别是对米粒长度的要求很高, 精确到整精米的1/10。根据粒长和含量将白米分为: 一类长粒米、二类长粒米、三类长粒米、一类短粒米、二类短粒米。除了将不同类型的大米含量和不完善粒含量作为分级指标外, 还将碎米含量作为重要的分级指标。在泰国白米分有13 级,糙米有6 级, 蒸煮米有9 级, 糯米有3 级。分级数多, 可以进一步提高优质米的档次, 对整精米实行优质优价, 碎米也按不同的配比以不同的价格出售, 达到物尽其用, 满足不同层次的要求。在对大米分级进行严格细致的规定的同时, 对优质大米的商标也进行了严格的管理。如泰国商业部从2002 年10 月起实施的茉莉香米新等级标准, 即标有茉莉香米的大米只能含有少于8%的低等级大米, 才可以在其包装上使用“茉莉香米”或“泰国茉莉香米”的标识。根据规定, 对于那些茉莉香米内低等级大米量超过8%的, 不仅不允许使用“茉莉香米” 的称号, 而且必须在大米的包装袋上注明, 茉莉香米和低等级大米各自的比例。

四、泰国水稻未来发展战略

泰国政府在2004 年初提出促使稻米生产和销售更加多样化的新思路, 同时出台鼓励泰国企业主动进行双边和多边合作政策, 进一步扩大国内市场和增加农产品、农工产品的出口一项新计划, 目标是到2008 年泰国成为世界主要食物产品出口国, 成为“世界粮仓”。泰国农业合作部通过下设的农业经济办公室与泰国稻米厂商联盟、泰国米农联盟和全国农民代表联盟等私人部门合作提出泰国稻米发展战略。

1. 主要目标 生产全球市场上最好的稻米, 其他的目标还包括提高泰国农民的生活水平, 提高管理系统的效率, 提高生产效率, 改进快速收割技术, 进一步发展灌溉系统; 此外还有改进土壤质量和扩大稻米耕地面积, 从而提高稻米价值、增加稻米产量。具体战略目标如下:

( 1) 种植方面目标每年保持1 064 万hm2的总耕地面积, 其中920 万hm2 用于种植主季水稻, 144 万hm2 用于种植次季水稻;

( 2) 水稻产量: 2002/03 年度平均每公顷产量由2 450kg增加至2007/08 年度平均每公顷产量3 106kg。

( 3) 稻米总产量: 稻米合计产量将从2002/03 年度2 588 万t 增至2007/08 年度3 308 万t。

( 4) 稻米出口总收入目标是由2003 年的821.64 亿泰铢( 100 泰铢约合31 人民币元) 上升至2008年的1 132.53亿泰铢, 年均增长7%。从2003 年到2008 年, 高质量稻米出口总值从513.97 亿泰铢增加到694.26 亿泰铢, 同时低质量稻米出口总值将从128.07 亿泰铢减至109.66 亿泰铢, 此外高质量速煮米的出口总值将从122.46 亿泰铢增至213.05 亿泰铢。稻米制品的出口总值从57.14 亿泰铢增至115.56 亿泰铢。

2. 实现各项战略目标的5 项主要的战略措施

( 1) 提高生产率。根据稻米品种划分稻米耕作区, 使耕作方法更为一致, 改进每个品种的质量和做到与国内外稻米市场需求相符; 提高土壤肥力; 开展稻米品种改良研究; 进行稻农技术培训。

( 2) 提高稻米附加值。支持对食用和非食用稻米制品和副产品的研究; 提高稻米品牌的知名度, 以保持好的稻米品种和增加稻米价值; 发展包装技术以使米制品更加多样化、更有吸引力、保质期更长; 稻米买卖标准化; 建立一个耕种质量合格稻米的激励措施系统, 并鼓励稻农参与。

( 3) 促使农业制品和食品进入国际市场。把农民合作组织和农民营销组织作为向国内外消费者推荐产品的营销网络; 支持医院、火车、旅游巴士和飞机早餐稻米及其制品供应, 促使稻米及其制品国际化, 每年在泰国举办“世界稻米博览会”; 满足市场对各种稻米的需求, 研究消费者偏好; 与其他国家谈判, 降低稻米及其制品的贸易壁垒。

( 4) 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通过支持和促进组建共同体制造和推销稻米制品, 推进稻米生产的自给自足; 支持使用自制有机物; 加速推广农作物收成保险的运用以降低稻农遇自然灾害的风险和防止自然灾害导致的贫穷。

( 5) 其他措施。①政府出口信贷优惠政策, 优惠重点放在4 个区域: 中国、中东、非洲和美国; ②在世界各地开泰国餐馆等其他销售渠道可以扩大泰国食品尤其是稻米的市场, 政府正积极促进国外越来越多的泰国餐馆开业;③支持无公害稻米的耕种, 由于发达国家环境意识增强和对环境保护消费品的日益偏爱, 无公害产品在国外市场需求越来越多; ④目前泰国包括稻米在内的农产品正面临来自中国、越南和印度等国的更加激烈的竞争, 因此注重投资于诸如半加工食品、米制快餐、草药肥皂等农产品制造业, 是一个既能扩大泰国农业口市场又能减低竞争压力的好方法。

总之, 泰国政府提出这样一个系统而具体的稻米发展战略, 表明泰国政府对本国优势产品稻米的重视。

五、讨论与分析

中国水稻种植面积居世界第二位, 总产量居世界第一位, 平均单产高出世界60%以上。但目前中国水稻品质总体不太高, 特别是早籼稻品质较差, 不适应市场的需要。泰国是世界稻米出口大国, 稻米资源丰富, 加工技术先进, 特别是在优质籼稻的品种开发、优质栽培、综合加工和市场营销等方面都比中国先进。为了尽快提高中国稻谷及大米品质, 笔者建议进一步加强中泰两国在以下几方面农业的合作:

1. 品种资源和技术引进 进一步改善中国稻米品质。如引进生育期在105~112d 的优质常规水稻品种、旱稻品种, 在中国南方地区试种和筛选。

2. 加工技术引进 一是糙米精选调质( 去糙杂碎和调湿) 技术引进; 二是大米抛光技术引进; 三是成品米分级色选技术引进; 四是米质调理技术引进。对提高中国大米质量和市场竞争力是非常重要的。

3. 稻谷综合利用技术引进 一是碎米综合利用技术;二是油糠综合利用技术; 三是粗糠的综合利用技术的引进。

4. 大米质量标准体系的建立 国际贸易规则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技术标准, 谁控制技术标准, 谁就掌握进入市场的主动权。通过提高中国大米标准, 进而提高出口大米的质量, 是解决问题的唯一途径。注重水稻生产过程的标准化管理, 依靠稻米产地的环境优势和农业科技, 建立绿色标准化生产基地。通过种植优良品种、推行标准化栽培技术, 严格控制农用投入的使用量和使用时间, 从而确保生产的大米有害物质含量符合国际标准, 通过引进先进的加工设备和技术及加大稻谷加工技术的研究和推广, 组建企业化经营联合体, 加大加工企业的技术改造, 通过精加工、深加工, 实现多次增值。提高稻米加工的质量和稻米商品率, 增加附加值。制定特色品牌大米标准, 以质量和品牌打开市场。

5. 联合技术研究和开发 联合开展稻米食品、半成品加工等农产品的技术研究和开发, 进一步提升水稻的经济效益。


cacac2015@163.com

010-59337912,010-59337918

+